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 全台折壽!空污正毒害你的心臟

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69968



「今天天氣好嗎?」出門前,你一定想知道天氣如何,但或許更該問「今天空氣好嗎?」因為只要還有呼吸,空氣污染就無時無刻殘害著你。
「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無時無刻,而且無法自力救濟。」談起空污,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眉頭深鎖。他說,兒童每分鐘要吸6~7公升空氣,相當於超過3罐家庭號鮮乳的容量。成人每分鐘要吸7~14公升空氣,每天合計1~2萬公升,可以裝滿80個標準浴缸。劇烈運動時,每分鐘更要吸超過50公升空氣。算算人每天吸入空氣的量有多大,就能明白自己每年吸入的致癌物,分量驚人。

以世界公認的一級致癌物——細懸浮微粒(PM2.5)為例,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取得環保署自動監測資料,算出2014年PM2.5平均值將近30微克╱ 立方米,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的兩倍。污染最嚴重的前三名,是前鎮、左營、前金,都在高雄市,還有10個測站PM2.5良好日數為零,分別為台北市大同站和中山站、新北市三重站、台中市沙鹿站、台南市新營站與台南站、高雄市左營站、鳳山站、小港站及屏東縣屏東站。

【小筆記】PM2.5是什麼?

粒狀污染物只是空氣污染的一種,包括懸浮微粒、落塵、金屬微粒、黑煙、酸霧、油煙等。細懸浮微粒是粒徑小於2.5微米的粒子,可分為原生性和衍生性。原生性PM2.5代表排放後未經化學反應,來源包括海鹽飛沫、工地粉塵、交通揚塵、工廠排放。

衍生性PM2.5是在光化學反應後才形成,主要為硫酸鹽、硝酸鹽、銨鹽。目前大氣中的PM2.5主要都是來自人為因素,例如石化燃料、工業排放、車輛廢氣等。(資料來源:《空氣污染防制法施行細則》《永續之殤─從高雄氣爆解析環境正義與轉型怠惰》)

小小空污,大大折壽

PM2.5不到髮絲直徑的二十八分之一,看似微不足道,卻因呼吸累積量極大,小小的增加,都能讓人大大的折壽。

「PM2.5是台灣人嚴重的生命威脅。」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指出,美國研究證實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就少活7到8月,還會使肺癌死亡率增加8%,肺癌也是台灣近年成長速度最快的癌症。2003年,肺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二名,10年後到了2013年,肺癌已經大幅領先,取代肝癌成為癌症第一大殺手。

莊秉潔發展出一套對於全世界空污研究相當重要的模擬分析模式,他分析全國測站資料後,得到驚人結論。

他發現,全台灣所有工廠排放的PM2.5「貢獻」給全台各地測站的量,平均高達20微克/立方米。換句話說,為了讓這些工廠運轉,台灣人恐怕付出了折壽14到16個月的代價。

透過測站資料,莊秉潔校正許多工廠刻意低報的排放量,並且從全台11893家工廠辨識出全台前21大空氣污染排放源,依照PM2.5排放當量排序前3名是六輕、中鋼、台中電廠;對全台測站PM2.5濃度影響最大前3名則為六輕、台化彰化廠、華亞汽電廠。

其中單單六輕使全台灣暴露到的PM2.5濃度,就可能造成台北人少活13.4天,高雄人少活52.5天,台中和台南人少活64天,嘉義、南投、雲林人少活100天以上,全台平均折壽43.6天。「單一工廠的影響範圍就這麼大,實際上(台灣人折壽)還要再加上其他工業區的『貢獻』,」莊秉潔忍不住嘆了口氣。

台灣五大空污排放源

工廠令台灣人折壽,顯而易見的是,工廠附近的居民,罹癌率驚人。



詹長權5年多前用政府的疾病和人口資料就發現,相較於其他地區,六輕所在的麥寮和台西,當地人癌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過去5年詹長權詳細追蹤3000多人,去年底得到初步結果。他發現在六輕設廠第10到12年後,35歲以上的麥寮人和台西人,罹癌率是其他地區的2倍,而且住得離六輕愈近,體內毒物濃度愈高。詹長權感慨,工業污染讓當地人想要吸一口健康空氣的願望,變得奢侈。

中南部受工業空污的危害最深。

詹長權說,台灣大量的燃煤火力發電廠,每天24小時燃燒發電,髒髒的煤透過高高的煙囪,是造成台灣中南部PM2.5惡化的最重要的原因。莊秉潔分析2011~2013年資料也發現,工廠密集的中南部縣市,平均餘命都比北部短,高雄市就比台北市少了大約4年,壽命和PM2.5濃度呈負相關。

至於北部,除了受到中南部工業污染影響,也總在中國霾害來襲時首當其衝。

莊秉潔指出,PM2.5可以飛到一、兩百公里外,台北市古亭測站就有大約3成的PM2.5是來自台灣中南部的工廠。季節性的沙塵暴也帶來中國霾害,詹長權分析長達14年的資料發現,每年因為十幾次沙塵暴來襲而惡化的空氣品質,可以使台北市多440個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台北市人車密集,可觀的交通廢氣,對脆弱族群的危害特別大。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2013年的研究發現,與住在台北盆地周邊的年老洗腎病患相比,住在台北盆地內的病患兩年內的死亡率較高,可能與盆地內空污較嚴重有關。

被忽視的心血管殺手

只是,空污對健康的傷害比你想得嚴重。

一般人聽到空污,馬上聯想到氣喘、過敏、肺癌,其實心血管疾病才是大宗。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大成說,PM2.5可以穿過肺泡,帶著毒素循環全身,到處刺激血管壁,更容易產生血栓。戴N95口罩會呼吸困難,不可能戴一整天,所以效果有限。


根據美國心臟學會2010年的共識報告,PM2.5每增加10個單位,總死亡率約增加15%,心肺疾病死亡率約增加1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0~15%,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增加15~20%。

台灣的數據很明確。PM2.5的威力,連健康年輕人都敵不過。蘇大成參與莊凱任和詹長權的研究,追蹤76位大學生,發現空污嚴重時,他們的發炎指數和血栓指標都上升,心率變異性則下降,代表心血管疾病風險增高。

對於中年人、熟齡者,PM2.5的黑碳成分跟糖尿病、高血壓這些心血管風險因子的效應相當。蘇大成發現,在600多位平均46歲、沒有心臟病的人身上,居住地PM2.5黑碳濃度愈高,頸動脈愈厚,代表動脈硬化風險提高。其他包括PM10(懸浮微粒)、氮氧化物,都與「烏賊車」排放的黑碳,有同樣的效應。

睡不好的人更慘。蘇大成研究161位平均55歲企業員工,PM2.5每增加10個單位,心臟就比較無力、心血管彈性變差、全身血壓上升,而且睡不好、熬夜而夜間血壓不正常的人,變化更顯著。

PM2.5 對健康的影響:懸浮微粒不只危害呼吸道,也造成癌症、心血管疾病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10微米以上的微粒可由鼻腔去除,較小的微粒則會經由氣管、支氣管經肺泡吸收進入人體內部。不同粒徑大小的懸浮微粒,可能會導致人體器官不同的危害,例如呼吸道疾病、癌症、新生兒低體重、心血管疾病。



都市、鄉村、室內空污都難逃

北部都市雖然較少工廠相鄰,但空污來源並不少,多以汽機車廢氣為主。

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任陳保中表示,國內外研究發現,都市中PM2.5暴露量最高的駕駛,是腳踏車和機車,而腳踏車又因為有運動效果,吸得最多。「騎單車最好去郊外,」他說,在尖峰時段的都會馬路邊騎車,實在很傻。

如果不騎車,走路可以嗎?

最新研究發現,走路最糟糕,坐捷運最好。北醫公衛系副教授莊凱任針對120個年輕的台北通勤族,比較走路、搭公車、搭捷運、開車,四種通勤方式的PM2.5暴露量,結果走路暴露量最高,風險是搭捷運的8倍,坐公車和開車則居中。

躲到山裡?或不出門可以嗎?

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和莊秉潔合作的研究發現,輕飄飄的PM2.5隨風飛到中央山脈,下沉在一般認為空氣最清淨的南投縣,環保署的即時監測也可以看到,這裡空氣總是特別差。莊秉潔提醒,1千~2千公尺這個高度,相當於「空污的鍋蓋」,如果要到山上呼吸新鮮空氣,至少要超過1千~2千公尺,比較沒問題。

室內的空氣品質,則受到生活習慣和社區環境直接影響。

蘇大成曾經直接到民宅裡測量PM2.5,他發現,即便家人只在陽台吸菸,室內PM2.5濃度還能飆到300~400個單位。附近的宮廟燒香、工廠排放廢氣的時候,家裡PM2.5也能衝破上百單位,並持續一段時間。

採取行動,捍衛呼吸權

「空氣污染是沒辦法自力救濟的,」詹長權眉頭深鎖,語重心長。他說,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了減少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將燃煤火力發電廠全面天然氣化。

「替代能源就在那裡,應該要做,」詹長權強調,台灣若使用新燃料,第一步能做的就是全面天然氣化,PM2.5至少能減少9成以上。

不要以為不可能,韓國首爾就已經將首都圈50到80公里內的公車全面天然氣化,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莊秉潔則建議,先透過分析模式校正工廠低報的排放量,再根據真實的排放量,向廠商課徵「空污健康捐」,用來補償受傷害的民眾。「已知各廠減損多少壽命,那麼一條命多少錢?損失一年壽命算多少錢?」莊秉潔說,這能誘使工廠積極減排。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台灣空污已超量太多、太久,環保署、經濟部、衛福部、教育部都有責任。重點工作包括:環保署加速推動空污「總量管制」,衛福部更積極承擔全國健康風險評估的工作,行政院必須改善部會橫向連結,並且確立大方向,改革才有效率。

她也呼籲企業經營者謙卑學習環境倫理、修正生產方式,例如將過去不誠實申報、不重視提升減排技術,一味壓低成本的陋習改過來。

至於身為消費者的你我,除了減少垃圾、節制消費,也可以用消費投票,抵制無良企業的產品、支持友善環境的企業。同時,透過聽演講、投書、參加公聽會等方式,增加對環境議題的認識和參與。

現代人必學「呼吸避險術」

政府作為刻不容緩外,為了讓呼吸遠離污染,幾個避險招數一定要學會。

喜歡散步的陳保中無奈地說,台北市的大馬路不適合騎單車,沿線也不適合散步,因為在大量車流的旁邊慢慢走,空污就吸得多。他只走小巷子,盡量遠離大馬路。

詹長權更提醒,要特別保護孩童,因為令人難忍的是,車輛廢棄排放位置跟兒童身高相當,使孩童吸入更多廢氣。更別在公車專用道上久待,那裡也是空污濃度極高的地方,因為PM2.5能穿過肺泡,連口罩都擋不住。

回到家裡,蘇大成建議,戒菸、不燒香或點蚊香、勤打掃減少灰塵、使用抽油煙機、遠離宮廟和工廠,都是維持居家空氣品質的基本功。

在我們這一代,台灣幾乎找不到沒有空污的地方了,但只要心中有正確的風險概念,生活還是能夠盡可能趨吉避凶。不過,當我們採取行動改變自己、監督政府和企業,下一代才能無懼地呼吸。

捍衛呼吸權,你可以這樣做

● 通勤時間選大眾運輸,少騎車走路。
● 散步挑小巷,遠離大馬路。
● 盡量別待在公車專用道。
● 空污嚴重時,減少戶外體力消耗,及減少在戶外逗留的時間。
● 上山呼吸新鮮空氣,至少要超過1千~2千公尺。
● 室內不抽菸、不燒香、不點蚊香、勤打掃減少灰塵、使用抽油煙機。
● 住處遠離宮廟和工廠。
● 要求政府:使用替代能源、加速總量管制、課徵空污健康捐、查緝烏賊車。
● 要求自己:減少垃圾、節制消費、抵制無良企業、積極參與公共事務。



*深入專題報導,請見康健雜誌4月號。











▶ 雞蛋不要放在同個籃子,是錯誤的觀念!投資要集中,不該分散風險!巴菲特最重要的3個選股哲學

http://www.cmoney.tw/learn/course/buffettletters/topic/1680





市面上談巴菲特的書這麼多,
巴菲特給股東的信》是少數唯一出自巴菲特親筆的著作。
在書中曾經提到他的選股哲學,
其中有3點最重要:

1. 股票要長期持有,不然就好比砍花朵來當小草的肥料 

今年我們做了 2個重大決定,
就是大筆買了 聯邦家庭貸款抵押公司 和 可口可樂。
當我們持有優秀企業 和優秀經理人的股權時,
我們最長持有的時間是永久。

急著賣出表現好的股票以實現獲利 ,
卻不肯出脫表現差的股份的那群人,                                         
就好比 砍花朵來當小草的肥料。                                 ​                       《1988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把目標時間拉長,不要在意短期的股價變化 

投資人的目標,應該是建立一個投資組合,
讓其盈餘 在 10年內最大化,
這樣你才會注重長期表現,而不是短期股價變化。
投資就像打棒球, 
要集中注意在球場上,而不是緊盯計分板。                                       《1991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投資就像棒球,要專注於球場,而不是記分板!」- 巴菲特


2. 把錢投入高報酬、不需要太多資金的投資

能持續創造高報酬的企業,可遇不可求

最值得擁有的企業,
是那種 可以把錢長時間投入在高報酬的投資上,
代表它可以成長好一段時間,
但這種公司可遇不可求。

很多好公司 都不需要太多的資金

他們會把賺來的錢,發還給股東 或 買回自家股票。
相反的,
最不值得擁有的企業,
就是只能把錢投入在低報酬的投資上。                                    《1992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3. 集中投資 才會真正的降低風險!

我從玩撲克牌中了解到,當你勝算很大,一定要下大注。

我們將投資集中在少數我們了解的公司上,
當我們好不容易找到這樣的公司,
我們希望能夠達到一定的參與程度。                                          《1988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風險比較低

一年買到一檔好股票就夠了

查理 (巴菲特的合夥人) 和我很早就了解,
一個人的投資生涯中,
要做出上百個好的投資決策,很累。
尤其我們現在愈來愈大,
能買的點子就愈來愈少。
所以我們期許自己一年能買到一個好的生意就不錯了。

我們不認同分散投資的概念

很多學者覺得我們投資太集中,風險高,
我們不認同,
我相信反而集中投資在精挑細選的好公司,才能降低風險!   《1993年,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


複習一下巴菲特3個選股哲學

1. 長期持有股票 (10年以上,最好是一輩子)

巴菲特的投資往往都是數年以上,
所以短期的股票波動並不影響他。

2. 把錢投入高報酬、不需要太多資金的投資

最好的投資,是能持續產生高報酬率現金的股票,
反之最差的投資,就是長期持有低報酬率的股票。

3. 分散投資不能降低風險,應該集中持股

巴菲特喜歡重押某幾檔股票,
不過前提是這幾檔股票必須是他所熟悉的產業。





巴菲特給股東的信》讀後心得:

在台灣,能夠維持高報酬率、穩定超過10年的企業,
要選擇的就是老牌的企業,並且在便宜的時候買進,才可能有高報酬率。
避免把現金持續投入研發或擴廠資金的科技業、燒錢慘業!
集中投資有點困難,畢竟大多數人都不是巴菲特,
還是適度些微的分散風險比較安心~!














▶ 上帝為什麼不獎勵好人,看完茅塞頓開!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6591




1963年,
一位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
因為她實在搞不明白,
為什麼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
得到的只是一句“好孩子”的誇獎,
而那個什么都不幹,
只知搗蛋的戴維(她的弟弟)得到的卻是一個甜餅...


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

她想問一問無所不知的西勒·庫斯特先生,
為什麼她在家和學校常看到一些像她這樣的好孩子被上帝遺忘了。

西勒·庫斯特是《芝加哥論壇報》兒童版欄目的主持人,
十多年來,孩子們有關“上帝為什么不獎賞好人,
為什么不懲罰壞人”之類的來信,他收到不下千封。
每當拆閱這樣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
因為他不知該怎樣回答這些提問。


正當他對瑪莉小姑娘的來信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時,
一位朋友邀請他參加婚禮。
也許他一生都該感謝這次婚禮,
因為就是在這次婚禮上,他找到了答案,
並且這個答案讓他一夜之間名揚天下。


西勒·庫斯特是這樣回憶那場婚禮的:

牧師主持完儀式後,新娘和新郎互贈戒指,
也許是他們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許是兩人過於激動。
總之,在他們互贈戒指時,
兩人陰錯陽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對方的右手上。

牧師看到這一情節,幽默地提醒:
右手已經夠完美了,我想你們最好還是用它來裝扮左手吧。

西勒·庫斯特說,正是牧師的這一幽默,讓他茅塞頓開。
右手成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
是沒有必要把飾物再戴在右手上了。

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

不就是因為他們已經非常完美了嗎?



後來,西勒·庫斯特得出結論,
上帝讓右手成為右手,就是對右手最高的獎賞,
同理,上帝讓善人成為善人,也就是對善人的最高獎賞。

西勒·庫斯特發現這一真理後,興奮不已,
他以“上帝讓你成為好孩子,就是對你的最高獎賞”為題,
立即給瑪莉·班尼回了一封信,
這封信在《芝加哥論壇報》刊登之後,
在不長的時間內,被美國及歐洲一千多家報刊轉載,
並且每年的兒童節他們都要重新刊載一次。

前不久,一位中國人不知在什麼地方發現了這封信,
讀後在網頁上留言說:
「中國民間有一句古話,叫『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我曾經對惡人遲遲得不到報應感到迷惑不解。
現在我終於明白,因為『讓惡人成為惡人, 就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看完之後,我們就別再抱怨為什麼上天不獎勵好人,

我們得以成為好人,就是上天對我們最大的福報!




2015年3月9日 星期一

▶ 我總是努力讓家裡乾乾淨淨、井然有序,為什麼這卻成為先生要離婚的理由?

撰文者何權峰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1322&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bw&utm_campaign=content


無法改變的事,就接受吧!
準備搭飛機出國,朋友忽然冒出一句話:「問你一件事情,不曉得你會不會介意?」
我光明坦蕩,百無禁忌:「沒關係,你問吧!」
朋友:「最近飛機意外頻傳,你會不會怕?」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原來是問這個問題,「不怕!」我立刻回答他。
「為什麼不怕?不是大家都怕死嗎?」
我說:「我本來也怕,但後來想想,怕也沒有用,怕了白怕,所以乾脆不怕!」
我怕他聽不懂,於是再說清楚一點:「怕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避開它,譬如說怕輸錢,就不要賭博;怕被開罰單,就不要超速;怕得肺癌,就不要抽菸。但『死』這種事,既無法躲,怕也沒有用,乾脆就不用怕了。」你可以回想一下曾擔心害怕的事,比方怕考試沒考好,怕比賽表現失常,怕錢不夠花,怕天要下雨、怕生老病死,怕東怕西……結果可曾因你的害怕而改變嗎?
有句禪宗箴言提醒我們:「若你理解,事物只是呈現原來面貌。若你無法理解,事物依然呈現面貌。」無論事實是什麼,它就是那個樣子,無論你接不接受它都一樣。
你的接受或排斥對結果不會有任何影響。唯一不同的是,如果你接受,內心就會平靜;如果你排斥它,你就會感到厭惡;但不管如何,事實還是一樣。
誰讓人受不了?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眼眶泛紅的妮娜哽咽著,「我先生說他已經受夠了,還說他要離婚,說他再也無法忍受我的吹毛求疵。我喜歡家裡乾乾淨淨,井然有序,而他卻總是亂糟糟,我當然受不了?為什麼家裡除了我之外,似乎沒有人關心房子是否給人整齊清潔的感覺。這有什麼不對嗎?」
一個人在生活上有所偏愛這並沒有錯,有所喜好是可以的,但執著是不可以的。當我說有所喜好是可以的,我的意思是說你可以比較喜歡什麼,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但是不要強求,否則就成了執著。
譬如說你有個偏好:桌子必須保持乾淨,鞋子要擺放整齊。因為這偏好,你把桌面打掃得一塵不染,鞋子擺列整齊,這當然沒有錯。不過當你變成強求的時候,這個家庭的生活就被你的偏好所支配。原本柔順、友善的你,可能變成一個很容易發脾氣的人。當桌面一有髒亂就會令你受不了;因為小孩沒把他的鞋子擺放整齊,你就對他大吼大叫;你的先生或太太沒把東西及時歸位,就招來你的一頓罵。一個乾淨整齊的房子竟比家庭的和諧更重要,這就太執著了。
以前我很受不了孩子邊聽音樂邊讀書,特別是有時聲音還開得很大,「這樣怎麼專心呢?」我曾多次對他們說教、嘮叨。
有天孩子開誠布公告訴我:「我喜歡聽音樂,它並沒有像干擾你一樣干擾我。」我細想才驚覺,是因為我自己偏好安靜,讀書怕有嘈雜干擾,那是我的問題,而孩子並沒有這問題。我終於明白:其實,真正干擾孩子的人是我。
約翰喜歡看體育臺;瑪麗偏好看美食節目。她喜歡規律,週末才外出用餐購物;他喜歡隨緣,興起時就出門。她慢條斯理;他做事很急躁。她喜歡從中間擠牙膏;他喜歡從尾巴擠起。度假她都愛去相同的地方;他則愛變化,想去新地方做不同的探險。
人各有偏好都不是問題,問題就在有人太執著自己的偏好才讓人受不了。所以,當你受不了某人,別忘了提醒自己:「會不會我才是讓人受不了的人?」
對無法控制的事,少管一點
每次上課時我總喜歡問學生:「有多少人寧願耗費時間和精力,企圖改變身邊的人,或是掌控事情,改變你不喜歡的東西──把事情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幾乎每一個人,不約而同把手舉起來。
但當我問道:「有多少事被改變了?」很快的,舉起的手又不約而同放下。
你能掌控天氣嗎?你能管控交通嗎?你能控制別人嗎?你的婚姻、小孩、健康,都是你能決定,按你的期待發生的嗎?在工作上你可以決定晉升嗎?在投資上你可以保證獲利嗎?你對一個人好,他就會對你好嗎?你能讓世界保持靜止不動,好讓另一個海嘯不會發生嗎?不,我們無法掌控自己無法掌控的事。
連林肯總統都承認,「我無法掌控情況,情況掌控著我。我只能盡力。」睿智的林肯總統曾當過農夫,他深深了解,即使做了萬全準備,包括鬆土、播種、施肥、細心照顧農作物,豐收與否也非他能掌握。
有一位先生一直煩惱著家人的事情。為此,他去見了一位據稱精通人生的老人。這位先生向老人提問:「我一直希望太太的個性能大而化之。但是她的個性卻很神經質,總是疑神疑鬼。該怎麼做才能讓我太太改變呢?」
他又接著發問:「我兒子不但討厭讀書,個性又叛逆,讓我傷透腦筋。我該怎麼做,才能讓他符合我的期待呢?」
老人聽完後,反問這位先生:「我也有一個煩惱,希望你給我建議。從明天開始,我希望能夠接連三天放晴。該怎麼做才能讓明天開始的三天都是晴天呢?」
這位先生答說:「這種事情再怎麼煩也沒有辦法解決。天氣又不是人可以控制的。」
老人於是說:「沒有錯。你的太太和兒子都跟天氣一樣,不是你能夠隨心所欲掌控的。太太不會變得與丈夫期望的一模一樣,孩子也不會完全照著父母設想的樣子。煩惱如何才能讓他人順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就像是煩惱如何讓天氣照著自己所想的改變,兩者都是同樣的愚蠢。」
這位先生終於察覺自己的愚蠢:「我試圖想去控制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真是自尋煩惱。」
人會痛苦,是將快樂建築在超出自己控制範圍的事物上。如果你會干涉別人,你經常干涉你的妻子、先生、兄弟、朋友、孩子,必定經常挫敗、憤怒,無力感,對嗎?
建議大家,下回當你因某人或某事不快樂時,不妨問自己:「這是我能掌控的事嗎?」只需這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就能釐清一切問題,把你的心拉回自己身上。
我們可以從這位計程車司機身上學到這道理,他的朋友每天在路上來回開十五公里的路上下班。
「你是怎麼辦到的?」他問:「我試過,可是在這種交通狀況下,我實在忍不住要破口大罵。那些人老是隨便切進來,任意變換車道;有些頻踩煞車、龜速前進,沒有人聽到我叫罵。如果我像你一樣整天開車,我一定會瘋掉。」
那位司機回答說:「你的問題在於,你老是想駕馭你周圍的每一輛車。而我讓自己放鬆下來,只開一部車,我自己的。」
沒錯,我們最需要控制的,就是我們的控制欲。想要快樂多一點,對你無法控制的事,少管一點。


書籍簡介

慢下來,幸福就不會擦肩而過
作者:何權峰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