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 物價低,講白了就是國家的百姓窮


撰文者約翰之聲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7479&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bw&utm_campaign=content



強勢貨幣只會害了台灣,救不了你的荷包購買力。

近來國際金融市場最值得關注的事情,應該就屬歐洲央行與歐元的對抗。

來看看這則消息,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會議上,表示對於歐元走強表示擔憂,倘若歐元持續上揚,將進一步實施寬鬆貨幣政策。

有趣的是,歐元強,不正是表示歐洲人購買力高,為什麼歐洲央行行長要做這種恐嚇民眾的言論?

因為最受歐洲央行關注的歐元區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3月增幅降至4年半新低,已跌進歐洲央行所謂的「危險區」,凸顯通縮威脅增大,也使得歐洲央行降息壓力大增。



越強勢的歐元,會讓通膨越低,但同時他也會讓經濟體進入通縮的危險中。因為這就像一個老人,明知道自己體力不好,卻又要吃威而鋼硬上,暴斃的機率是極高。



一直以來,歐央行將通膨目標設定在2%以下,如果讀者有注意,這其實也是美國聯準會長期以來的目標,而很巧的是日本安倍經濟學中,通膨目標也是設成2%,換言之,可以大膽的說對於已開發市場國家來說,通膨指數如果長期低於2%,甚至逼近0,將是央行的最大恐懼。

但如今強勢歐元卻導致通縮是極有可能。理由有三:

第一:強勢歐元讓歐洲出口遭「替代」。因為產品價格變貴,特別是日幣最近貶值,兩個國家不論是產品結構和出口地都多數重疊,正好給日本搶奪市占率的機會。

第二:強勢歐元讓資本外移。強勢貨幣必須搭配高成長率,才會有把餅做大的效益,反映在資本帳上,就是外國直接投資流進和流出會同步都增加。一旦經濟不好,卻又遇上強勢貨幣,等於生產商成本拉高卻又賺不到錢,自然就會外逃,這點跟目前的中國極為相似。

第三:強勢歐元只會降低成本、不能刺激需求。坊間有一說法:強勢貨幣能降低進口成本,比如機車族加汽油會變便宜。但對進口商來說,成本並非唯一考量,重點是可否高價賣出,但當終端市場需求不振,高成本的產品等於是庫存,也會扼殺消費,甚至產生消費者觀望降價的預期心理產生。




因此,歐洲央行寧可打壓歐元,也要讓通膨拉高,畢竟治理通縮比管理通膨要困難上許多。了解完歐洲央行的擔憂,再看看台灣,只能說台灣情況更讓人發寒。


就數據論數據,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台灣的通膨可以說是低得危險,因為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連續9個月不及1%。沒錯,有人會咒罵筆者不知民間疾苦,最近蔬菜水果大漲讓台灣通膨有部分上升壓力,蔬菜水果和肉類的供給失衡,的確是讓民眾生活支出多了許多負擔,但重點不在東西變貴,而是景氣沒有好轉,薪水沒有增加。


低物價真的是一種國恥,為什麼這麼說?國際經濟學大師Balassa Samuelson曾經提過一個議題:「為什麼低所得國家的物價水準普遍比高所得國家的物價水準還低呢?」

這位學者把在市面上流通的貨品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貿易財,也就是在國際間流通的難度較小的財貨、服務,比如晶圓、電腦、原物料這類的;另一種則是非貿易財,指比較無法在國際間流通的服務與財貨,比如說你家巷子口的小吃店、美容院。「貿易財」因為可以在國際間流通,而價差不大的狀況下,決定各國物價水準的就是「非貿易財」,所以非貿易財的價格就會與本國人民的所得掛勾。

這位學者認為,本國人民所得越高,就越願意以高價購買非貿易財,連帶拉高物價水準,本國人民所得越低,就越不願意以高價購買非貿易財,連帶降低物價水準,換言之,大家有錢沒錢不是看你銀行存多少,而是你願意花多少,物價水準低,其實也就表示台灣人民所得低。

這邊有兩點很值得討論:

第一:既然貿易財,如石油、黃金,是國際同一價格,那麼台幣再怎麼升值也無法跟上這些貿易財的漲幅,反而因小失大,先傷了出口競爭力,再傷民眾所得(因為企業獲利差降薪機率大增)。那麼央行是否還要拿匯率來打壓原物料波動以求博得好名聲?

第二:當台灣企業喊出加薪會損傷競爭力之際,不願配合政府道德勸說時,執政者如果也傻傻買單,卻看不出加薪所能帶動的效益時,如果這不叫圖利,那甚麼才是圖利呢?

既然台灣一堆人跑到香港、新加坡、中國去任職,雖然當地高物價,但也意味有高所得,那麼執政者還要繼續用購買力平價(PPP)來愚民嗎?,我們的總統竟然會說出:「若從購買力平價(PPP)的算法,台灣的GDP就是3萬9000美元,我們超過了日、韓,是韓國的1.2倍,因為我們的物價確實比他們低」。物價低還沾沾自喜的,真的就是bumbler。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 夜驚不是作噩夢,好發於 3~7 歲階段


你家小朋友有沒有在睡覺的時候,突然大哭起來,哭得很凶,有時還尖叫踢打,看起來好像很害怕的樣子,你衝過去撫慰他,他嘴裡也許哭喊著爸爸媽媽,可是一點都不理你,你越想抱他,他掙紮的越厲害。有的孩子甚至會跑下床,像夢遊一樣。這樣的情況,被稱作 night terror (中文暫譯爲「夜驚」),這可不是我們以爲的做噩夢 (nightmare) 哦。 


夜驚和噩夢有什麽區別呢?

  • 發生時間不一樣
    我們知道一整晚的睡眠會經歷幾個周期,而每個周期都可以大致分成非快速眼動期和快速眼動期。通常我們都是在快速眼動期裡做夢,有美夢有噩夢,這個時期是比較淺的睡眠,而且大多在後半夜。而夜驚則發生在非快速眼動期的深度睡眠中,通常是前半夜。

  • 發生時的行爲不一樣
    人如果從噩夢中驚醒,會感到害怕,小孩也可能會驚恐而哭,但通常比較容易安撫,父母抱抱拍拍就可以了。但夜驚的小朋友,很難安撫下來,又哭又鬧甚是嚇人,還會抗拒父母的肢體接觸,有時候小朋友嘴裡喊著媽媽,卻會對試圖安慰自己的媽媽推推打打,仿佛身邊這個是陌生人。

  • 記憶不同
    從夢中驚醒的人,第二天早晨一般還會記得夢裡的一些片段,至少知道自己做過夢。而夜驚的孩子,第二天早晨則完全沒有印象。

如果夜驚不是噩夢,那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夜驚通常發生於三歲到七歲的孩子身上,尤以男孩子爲多。夜驚常發作於整個睡眠的前三分之一的時間段內,過程中小朋友往往表現得非常恐懼、困惑,會大哭大鬧,也可能會流汗、急促呼吸、心跳加快、瞳孔放大,有些人還會下床活動,仿佛夢遊,但這一切又都是無意識的,孩子一般認不出周圍環境或是趕過來安撫的爸媽。 

目前醫學上對夜驚的成因還沒有良好的解釋,不過一般估計,大部分孩子三歲以後會慢慢改變睡眠習慣,最顯著的一點就是白天的午睡時間減少、甚至完全不睡。但與此同時,小朋友的神經系統未必能馬上適應這個改變,到晚上睡覺的時候,當睡眠周期從深度睡眠要轉入下一個階段的時候,大腦不適應,於是發生夜驚。所以,夜驚一般發生在孩子睡著以後的兩三個小時內。 

小朋友發生夜驚的時候,還處於深度睡眠,所以別看他大喊大叫,可能眼睛也是睜開的,但是他的大腦卻是睡著的,所以他會抗拒身邊試圖安撫他的爸爸媽媽,因爲他看不到。也正因爲他這時候仍在睡覺,第二天早晨他不會對這段插曲有任何印象。 

那麽爸媽可以怎麽辦呢?

大部分有夜驚行爲的小朋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克服這種睡眠異常的煩惱,爸媽不需要特別做些什麽。夜驚一般持續 10 到 20 分鍾,小朋友就會再睡回去。而且第二天早晨,他完全不知道發生過什麽事情,爸媽也不必專門和孩子或他的兄弟姐妹討論這件事,免得加重他的心理負擔。 

普通情況下,夜驚發生時,小朋友會有一種被束縛被捆綁的感覺,如果這個時候爸媽想通過擁抱孩子來安撫他,往往適得其反,因爲爸媽的擁抱只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束縛。這也是爲什麽夜驚的孩子非常抗拒爸媽的肢體接觸。這種時候,聲音比接觸來得有幫助,爸媽可以跟孩子溫柔的講話,或者唱幾首小朋友喜歡的兒歌,幫助他安靜下來。當然最重要的是,爸媽要注意床附近的環境是否安全,避免孩子在掙紮尖叫的時候弄傷自己。 

夜驚有可能是生病或壓力誘發的,但如果沒有這類外部原因,那麽最有可能的誘因就是孩子睡前過度疲勞。若是後者,爸媽想要幫助孩子減少夜驚發作,就要從調整他白天的作息來著手,仔細評估一下是否孩子白天的活動太多了,是否夜晚上床的時間太晚了,等等。給孩子安排適量的活動,並且維持一個穩定且足夠的睡眠作息表,是最好的防止夜驚的方法。 

如果爸媽發現小朋友夜驚都大致發生在每晚的同一時間,不妨考慮在這個時間到來的  30 分鍾前先叫醒小朋友,讓他去上廁所,或者爸媽陪著安靜的讀一本書,再睡回去,這樣也許能避免夜驚。 

最後,爸媽要警惕是否有極端行爲發生。比如,當夜驚發生得非常頻繁,嚴重影響了孩子睡眠時,或者夜驚時小朋友會做出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行爲時,父母就需要帶孩子就醫,以免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 上班族學有錢人做「資產配置」,穩死的!

撰文者老馬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7111&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bw&utm_campaign=content


常常有許多年輕人或是上班族會問我:怎麼做投資組合或是資產配置?

聽到這個問題,我心裡總不禁暗自沉重,很多的投資理財觀念似是而非,也讓很多投資大眾迷惑了。像是近來國人都瘋人民幣,累積存款已達2千億人民幣,甚至保險公司推出的人民幣保單也大受歡迎。老實說,這也難怪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我的想法是這樣:固定收益、賺取匯差或利差,基本上是資金大戶或法人機構,不然就是年長退休族要留意的事情,但絕對不是年輕人、中產階級甚至是一般上班族應該去做的投資選項,如果你這樣做,講白話一點,想要翻身或累積財富成為較像樣的有錢人,簡直比登天還難!這不是危言聳聽喔。

從金額的大小來看,舉例來說,手中有1百萬元和1億元做比較,人民幣牌告利率此刻較新台幣多二個百分點好不好,定存一年擺著都不要動,結果各自可以多領取多少利息?2萬元及200萬元;就算是匯率升值個5%,前者也只是7萬元,後者卻是700萬元,大筆及小筆的很不一樣,有感覺了吧!絕對金額的差別,在此表露無遺。

所以我要很認真地說,投資組合或是資產配置是有錢人(只要做好分散即可)或是銀髮族(禁不起太多風險)要注意的事情,市井小民或是年輕人,只要你是具有積極想累積財富的意願,存款或是分散風險這檔事情就不是你要考量的,唯一要做的就是「集中」,火力集中在你認為最好的投資工具,不用再分散了,這邊賺一點、那邊賠一點,整體計算下來,絕對的投資獲利金額是不會有感覺的。過於錙銖必較幾個百分點,然後把錢搬來搬去,再分析判斷比較各銀行報價,既累人又差別不大,想要大幅改變整體部位的盈虧根本就很有限,不如將這些精力與時間,好好用力地去分析股票,就算是不賺資本利得(其實機會也不小),而光只是每年領股利分配,或是將領得的現金再投入股票,累積的報酬率幾乎都可以遠高於任何保單或是外幣呀!

當然,考慮要長期投資的企業有幾項重點須留意:一、是不是所屬產業的龍頭,二、競爭者進入門檻高不高?三、歷年來是否均配發較高現金股利或小量股票股利,四、公司現金流量極高;五、企業主經營殷實。

▶ 驚!不運動的死亡率竟然和抽菸一樣

撰文者Sammi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09881&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health&utm_campaign=content


一個新的研究顯示:活動量不夠對健康造成的風險與抽菸一樣,這個研究發表於The Lancet,2008年世界上估計有530萬人死於不運動。跟抽菸比較,研究指出每年約有500萬死於抽菸。
哈佛大學流行病學家I-Min Lee在一個會議上說:不運動對健康有巨大的衝擊,且這個衝擊是可跟抽菸相比較的。
但不是所有專家對這個研究都有相同的主張,Timothy Armstrong,PhD指出在他的機構,研究估計不運動造成的死亡率較低,每年約320萬。Armstrong說他認為The Lancet是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比較抽菸與不運動這兩個團體,他說如果用同樣的方法比較,他懷疑可能不會看到相類似的死亡率。
但這不是說「運動」或「不運動」對於慢性病而言,不是主要的危險因子,Armstrong說:它絕對是危險因子之一,不運動在WHO對於慢性病的影響排名是第四名,在高血壓、抽菸、高膽固醇之後
研究指出估計約有6%心臟病、7%第二型糖尿病、10%結腸癌和乳癌與缺乏運動有關。
坐式生活非常不好
James Levine,PhD說:「我們都知道離開椅子,血糖、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都會改善,且這個結果是前後一致的。每次你只要離開的椅子,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就會更好,但一直坐著就會變不好。」
Levine,PhD說:「如果你每天增加坐的時間,一天天的累計、一次次的增加,坐式生活對健康會漸漸產生非常不好的驚人影響。」這個觀點,其他專家也同意。
在密蘇里大學當任教授的John P.PhD說:「不活動對於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我們應該把抽菸視為對健康的仇人,而不運動也該被列入。」
快去運動吧!
很多人因為運動不夠,讓自己曝露在不健康的風險當中。
有個與The Lancet不同的研究,估計全世界有1/3成年人與超過4/5年齡界於13~15歲的青少年沒有達到運動的建議量,這裡所謂的運動建議量對成年人而言是一週150分鐘的溫和活動,如輕快的走路或騎單車;對青少年而言是每天有1小時的溫和運動。
美國人運動量更少,約41%的美國成年人都沒有足夠的運動量。
這個研究也發現,不管是任何年齡的女性都比男性的運動量少,女性也比較趨向坐式生活。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不喜歡活動?研究者說:我們太依賴車子與任何機械的運輸工具。
在美國,只有少於4%的人走路上班、少於2%的人騎單車上班。相較於中國、德國、瑞典,約有20%的人走路上班;中國、丹麥、荷蘭有超過20%人騎單車上班。
我們通常坐的時間比較多,全世界淤42%左右的人每天坐超過4小時,將近70%的青少年每天看超過2小時的電視。
忠告
有一個花費不高、促使你多活動的方法,就是戴計步器。有個研究指出:讓女性戴著計步器,並設定每日步行至少1萬步的活動量,比只是建議她們每天走30分鐘的活動量,效果更好。
不過,計步器只能紀錄你的步伐數,並不能紀錄你的走多快,但運動強度也是運動建議的重點之一。跟據2009年發表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an期刊說:要確認你的運動強度有達到溫和的程度,請試著在30分鐘內至少戴著計步器走3000步
後記
什麼!我不抽菸,但如果我沒有運動,其死亡率竟和有抽菸一樣!我們都把抽菸當健康的殺手,但卻從來沒想過,原來不運動也是健康的殺手,且其等級還與抽菸相當,值得深思啊!
本文除強調運動的重要性外,也強調運動的強度,不是說隨便悠閒著走個兩圈操場就好,切記!至少要30分鐘內走3000步的那種強度才夠。
文章來源:WebMD
文章標題:Physical Inactivity May Be as Deadly as Smoking
整理編譯:Sammi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 不只能提神!一天2杯咖啡,可預防肝癌

撰文者孫于琛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09948&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health&utm_campaign=content



不只能提神!一天2杯咖啡,可預防肝癌

咖啡究竟是好是壞,一直以來都有各派說法。有些人說喝咖啡會傷胃、導致失眠,但多數營養師還是認為,只要「適量」,對人體是有益的。瑞典最新研究顯示,健康的人如果持續每天喝2杯咖啡,罹患肝癌的機率減少四成,而日本也做出相同的研究結果。
日本寶島社出版社將最新的健康常識,集結整理成書的《健康の常識・非常識》(暫譯:你該知道的健康常識)提及,咖啡中除了含有咖啡因、綠原酸,還有抗癌物質多環胺類,被認為是咖啡特有的防癌效果。另外,在飲料中的多酚含量,一毫升咖啡含有200毫克的多酚,整整多出綠茶85毫克。
但要注意的是,喝咖啡喝了太多,可能會傷害胃部粘膜。且喝咖啡的時候如果習慣加糖與奶精,喝太多則會攝取過多的糖與乳脂肪。因此胃不好的人還是要斟酌自己的情況,否則如果帶給胃太多的刺激,可能還會併發胃炎;心律不整的人也不建議多喝,以免造成身體更多負擔。
肝癌多半是因為病毒感染
肝癌幾乎都是由B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而來,如果得了肝炎卻沒有排除病毒,最後變成慢性肝炎,使肝功能越來越低下,細胞也逐漸壞死,變成肝硬化,最後走向肝癌。當中C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癌約佔7~8成,多半是因為輸血不當而傳染。
B型肝炎病毒則是由母親垂直傳染,出生後接種疫苗大致就能防罹患B型肝炎。B型肝炎特別的地方是,罹患後早期就有可能會誘發肝癌的可能性,約有一成的人會慢慢轉為肝硬化,最後是肝癌。
防止肝癌的四大守則
1.一週訂定三天休肝日
就算每天都只喝一點點酒,每天連續喝還是會對肝臟造成負擔。如果真的想要喝,可以把喝酒的日子間隔開來,且一週至少3天要禁酒。
2.低脂肪、低卡路里飲食
非酒精性的脂肪肝炎(NASH)也有可能轉變為肝癌,所以在飲食上盡量清淡,就算有聚餐、大吃大喝也不宜過多。
3.定期檢查肝機能
肝的感覺神經很少,所以很難感受到痛感,也被稱作是「沉默的器官」。等到肝臟感覺到痛的時候,多半已經病入膏肓,所以每年至少做1~2次的肝機能檢查,確認一下自己的肝指數,如果有什麼異樣可以馬上檢查出來。
4.就算罹患肝炎也別放棄
唯一擁有自我修復能力的器官就是肝臟,正常的肝臟可以把功能低下的其他部分工作量都補齊。就算肝臟切除到剩下四分之一,幾個月後還是可以恢復元氣。因此被告知罹患肝炎也別輕易放棄,遵從醫師指示接受治療,便能恢復健康。

▶ 最大化最小值原則

引用自  [ 商業週刊 ]

撰文者 | 周偉航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6736&pnumber=2


「最大化最小值原則」,這個原則有很多解釋與運用,但其起心動念是這樣的:人對於未來無知,所以會將部份資源配置在最保守的策略上,也就是買保險。人在制度設計時會把部份資源分配給社會中的弱者,這是因為擔心自己萬一出了什麼事時會淪入社會的最底層,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像是你現在很屌,能賺很多錢,但你也會擔心突然出車禍、半身不遂而淪入社會底層,所以你會在政治與公共資源配置上設計一些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給身心障礙者。

在這些自由主義者的想法裡,人當然會有智愚,但都會有點基本的理性,可以坐下來討論,得到一些近似的結論,而這個「最大化最小值」原則就是所有理性人都會認同的原則。但在現實中,拚命為弱勢著想,且覺得自己可能弱到爆的人,其實多是智者和強者,因為智者和強者會檢討自己,關懷他人。笨的人根本不會買保險或避險,他們覺得自己贏定了。所以才叫笨嘛。

提出這套理論的羅爾斯本人就很聰明,所以他能想出這一大套理論,也認為人人都應該會想買保險,且優先買保險。在這社會上較聰明的人,通常保險買得最多,不論是真的壽險產險,或是一些資源(包括時間)的避險配置。他們不會把雞蛋全塞在一個籃子裡。

但很多批評者也指出,並沒有那麼多人會去「買保險」,買保險不見得是所有理性人的共識。社會上有許多人把資源都配置在冒險事業上,這些人往往被我們看成勇氣有餘,卻不太聰明。

矛盾就產生在這。以為自由競爭必然有利,而把資源都投注在冒險事業者,其實可能是比較弱的,他們才是會被自由市場淘汰掉的人物。

而一直強調保險制度設計,主張強化避險種類與結構者,其自身往往較有競爭力。他們一方面是擔心自己某天失敗淪入底層,另一方面也怕其他失敗者會動亂,影響到自己的權益。付給弱勢者的資源,也算是一種「保護費」、「維穩用途」。



▶ 為什麽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


為什麽你花了好幾萬去島國度假並沒有增加生活的熱情?都說要去KTV,去夜店,去遊樂園就能忘掉不快,更帶勁地開始新的一天,但是盡興歸來心裏只剩空虛?我們真的明白休息的含義嗎?我們休息對了嗎?
你理解的休息是什麽?一個飽覺?一陣瘋玩?到KTV釋放飯後的一串飽嗝?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麽?是恢復疲勞,放松神經,當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覺得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新人。
如果你的休息方式並不能為你帶來這些,那麽,無論這些活動的名字聽起來有多輕松,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種錯誤。拋棄它們,來一場休息革命!
首先,來看看我們對休息有哪些誤解:
■ 腦力勞動者,補瞌睡對你沒什麽用
你寫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會議,當一切都結束了,你嘆到:太累了,這一天我要睡個好覺。我們的常識使得我們對疲勞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躺躺吧”。但這是一個陷阱。
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著或體力勞動者適用。對體力勞動者來說,“疲勞”主要是由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引起,如果十分疲勞,應采取靜的休息方式。通過睡覺,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補充回來,把堆積的廢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閉目靜息,讓全身肌肉和神經完全放松後,再起來活動活動。
但如果你是坐辦公室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對待這種疲勞,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連正常睡眠時間都達不到)因為你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兒把神經放松下來。這樣你可以理解為什麽你周末兩天不出門依舊無精打采,而只需下班後遊泳半小時就神采奕奕。
■ 不必停下來,只是換一下
既然睡覺不能幫助我們休息大腦,那什麽辦法才可以?答案是不停止活動,而只是改變活動的內容。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所以,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做過一個實驗。為了消除右手的疲勞,他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兩只手靜止休息,另一種是在右手靜止的同時又讓左手適當活動,然後在疲勞測量器上對右手的握力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在左手活動的情況下,右手的疲勞消除得更快。這證明變換人的活動內容確實是積極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星期五寫了5個小時的企劃案, 最好第二天去給你的盆栽們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陽曬屁股。還有一點,當你無法選擇由腦力勞動轉入體力勞動時,你不妨在腦力勞動內部轉換。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松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於是,我就在我的治學中充分利用我所發現的這一特點,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所以,這天你要是有好幾個問題要處理,最好交替進行,而不要處理完一個再開始的二個,那樣會很快被耗盡。
■ 最好的休息,是讓你重燃生活的熱情
我們的疲憊主要來自對現有的一層不變的生活的厭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項目就是那些讓我們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熱情的活動。如果你幹完一件事,能夠幸福地感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這件事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恢復熱情,調節情緒的方法。但可惜,我們缺乏對“休息”的想象力。我們能想出來的休息方法不是癡睡就是傻玩。
我們給你開了下面一些活動清單,基本思路是以“做”來解決“累”,用積極休息取代消極放縱。當然,最適合你的方法還是要你自己探索。事實上如果你覺得打掃衛生比坐過山車是更好的放松,那麽就去吧,別管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玩什麽。
也許你可以:
● 用看兩小時讓你開懷的漫畫或小說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變的口水歌
● 試著放棄在周六晚上去酒吧,10點入睡,然後在7點起床,去沒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從來沒有機會看到的早間劇場,你會發現這一天可以和過去的千萬個周末都不相同。
● 不要再去你已經去過無數次的度假村找樂子了。找一條你你從沒去過的街道,把它走完。你會發現這個你感到膩味的城市結果你並沒有完全體會到它的妙處。
● 旅行,而不是換個地方消遣。去一個地方對那個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對自己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經驗範圍以外的人生樣貌。而不是坐了5小時飛機,只是換個地方打麻將,換個地方遊泳,換個地方打球。
● 從這個周末起學習一項新的技藝,比如彈電子琴,打鼓。每周末練習1小時以上。
● 去社交。不要以為它總是令人疲憊的。雖然和看書比起來,它稍有點令人緊張,但也能讓你更興奮,更有認同感。你必須每周有兩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親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讓你在朝九晚五的機械運行中不至失去活潑的天性。女性朋友們尤為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會,這些時刻你不再是滿臉寫著“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個裙裾飛揚的魅力焦點。
● 做點困難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級緊張的人。心理學家發現解除神經緊張的方法,是去處理需要神經緊張才能解決的問題。曾經一位精神即將崩潰的總經理找到一位醫師給出治療建議,結果他得到的處方是去動物園當馴獅師。一個月以後完全康復。所以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你可以為自己再找分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職業類似的。比如去孤兒院做義工,或者去一個復雜的機械工廠從學徒幹起,或者做一道超級復雜的數學題。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 請給我「2球」冰淇淋,英文怎麼說?


撰文者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7072&path=c



A: What can I get you? 
B: Uh…Can I have 2 balls of ice cream?

Ann在上了一整天班之後,路邊正好發現一台ice cream van(冰淇淋車),突然想到台灣前幾週在瘋的soft-serve ice cream(霜淇淋),儘管只有賣一般的冰淇淋,但Ann還是躍躍欲試,當腦中閃過:「我要一球冰淇淋。」的時候,Ann當下浮現著ball這個字,話出口前覺得很怪,趕快拿著手機轉頭查了查,還好,差點鬧出笑話。


英文的一球其實是要講one scoop而不能直接講ball,因為ball/balls有意味著男性的睪丸的意思,兩球的說法就是two scoops,scoop是挖冰的器具,一球就是one scoop,兩球就是2 scoops of ice cream,也有人講dip。


1、What flavor would you like? 

一般來說最普遍的口味不外乎chocolate, vanilla, coffee, mango, yogurt, strawberry 要點的時候可以說。至於放在甜筒上就說in a cone,杯子裡就是in a cup。
例:Chocolate in a cup, one scoop, please.(一球巧克力,放在杯子裡。)

2、Here you go.

給你。這句話其實不單適用在點東西,別人拿給你的時候,只要拿東西給別人,都可以和對方說這句,有點是我們的:「諾~拿去吧!」的意思。

3、The ice cream is on sale this week!

on sale這個片語除了有優惠、打折之外,其實也有for sale的含義,代表「正在、開始發售中」,如果是剛上市的商品後面寫上on sale/ now on sale,只是在說,現在有得買囉!並不是寫上on sale就表示有打折。如果有打折的話,通常會說buy 1 get 1 free(買一送一)、buy 2 get 1 free(買二送一),甚至直接說20% off! (打八折)。

4、I have to eat this quick because it’s hot outside.

have to這個片語的意思是必須,跟擁有或是吃都沒關係。
例:I have to arrive at work at 8 sharp. My boss is very strict.(我得8點準時到公司,我老闆很嚴格的。 )

5、I’ve been craving for the ice cream.

crave這個字跟desire(渴望)的意思一樣,只是比desire再強烈一點,這句話也可以換成I have a craving for 食物(我超想吃…)。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 向老祖母學習生活智慧 氣死名醫的阿嬤小處方

整理者李采洪  


也說不上是病,不過人就是覺得不舒服,儘管成藥琳瑯滿目,但總不能一天到晚的吃。
這時候,我們的老祖母多會從廚房裡頭就地取材,做點小菜小飲來調理身體。 早些年,這都是理所當然的常識。可惜咱們都把這些生活智慧給遺忘了。
這本小書除了蒐羅傳統的日式小配方,也引進、過濾了一些歐美近年所流行的智慧處方。每道處方都不困難,甚至超簡單。咦?我聽到你身體開始高興的聲音囉。
注意事項:本書所介紹的智慧處方,並不屬於醫療行為,而是藉助料理或飲料的天然功效,以緩解身體的輕微不適。若身體感覺非常不適,請尋求專家協助,接受正規的診治,以免延誤。
本書所整理的各項處方皆不建議三歲以下幼兒食用。
鼻塞了
蔥白鼻貼

蔥的黏液所含的精油成分可以刺激支氣管黏膜、解除鼻塞。鼻塞是非常擾人的症狀。睡前將本處方貼於鼻梁,即可輕鬆解決鼻塞問題。若使用蔥的白色新生部位,則黏液更強、效果更佳。蔥白會刺激敏感的雙眼,使用時請自行調整黏貼部位,以免造成眼睛不適。
材料(1次份)
蔥白:1cm厚的圓形切片

作法:將蔥白部分切出約1cm厚的圓形切片,再將切片對半切開,同時去除中間部分,接著剝去內側的一層薄皮,保留黏液部位。最後以黏液部位為內側,貼在鼻梁上即可。
感冒了蔥蒜湯 蔥因為含有與大蒜相同的硫化丙烯成分,故有助於解除人體的疲勞。由於兩者同樣具有活血暖身、促進發汗的療效,兩相配合對感冒症狀的緩解更能產生加乘的效果。突然變天、在冷氣房裡受涼,或者感覺鼻塞時,建議飲用本處方。因其味道十分可口,平時亦可當作一般料理輕鬆飲用。
材料(1次份)
蔥白:1根
味噌:1/2大匙
大蒜:1/2瓣
水:200cc

作法:將蔥白切碎,大蒜磨碎。
用小鍋將水煮沸,放入的碎蔥白,蓋上鍋蓋,悶煮到蔥軟為止。
再將大蒜泥和味噌倒入中,輕輕攪拌後熄火即可食用。
備忘錄:味噌的鹹度會因種類、品牌而有所差異,調理時請自行斟酌調味。
熱葡萄酒熱葡萄酒是冬季嚴寒的歐洲自古流傳、治療感冒的民間秘方。加熱之後酒精揮發,甘甜的酒味更是老少咸宜。葡萄酒只需選擇甜度較高、價格較便宜的即可。睡前飲用亦有助於睡眠品質的提升。
材料(1次份)
紅酒:180cc
楓糖(或蜂蜜):至少1小匙
肉桂粉:少量

作法:將紅酒倒入小鍋中加熱,待酒精逐漸揮發後,一次加入楓糖和肉桂粉,充分攪拌即可飲用。
備忘錄:亦可加入檸檬或柳橙的切片、丁香粉、肉豆蔻粉。
白蘿蔔湯中醫認為白蘿蔔具潤肺止咳的功效,而醬油與生薑則具有活血暖身、促進發汗的效果。感覺畏寒時,喝下本處方後鑽入被窩必定流汗,所以請務必記得勤於拭汗與更換睡衣。請注意,本處方因為發汗效果奇佳,不適合兒童飲用。
材料(1次份)
白蘿蔔泥:1cm厚的圓形切片(約為50cc)
番茶:130~200cc
生薑泥:1小匙
醬油:1~2大匙
番茶乃日本特有的茶種,價格低廉、且咖啡因含量低,不會在飲用後失眠。台灣可於大型的日式超市購得。
作法:先將白蘿蔔泥倒入杯中,再加生薑泥與醬油。
將熱番茶倒入中,輕輕攪拌後即可飲用
備忘錄:醬油與生薑的計量請依個人喜好斟酌。
若服用後體熱依舊不退,可以追加飲用,但每日以三次為限。由於本處方發汗效果奇佳,孕婦或高血壓、慢性疾病患者請勿飲用。
讓我安心睡好覺
萵苣湯切開萵苣的莖部時所流出的白色汁液,含有一種具鎮靜及催眠效果的萵苣素,向來頗受營養師們的好評,其中尤以白色心部和根部的含量最多。萵苣可以生吃,但做成湯汁,營養豐富又能暖身,還能使身體放鬆,可謂一舉數得。
材料(1次份)
萵苣:1∕4顆
牛奶:100cc
西式湯頭:100cc
太白粉:2小匙
鹽巴、胡椒:適量

作法:
先將萵苣切成細絲。
把湯頭倒入鍋中煮開,然後加入萵苣繼續加熱數分鐘。
待萵苣變軟,加入牛奶繼續加熱,接著放入鹽巴、胡椒調味。將太白粉以等量的水溶解,勾芡後即可食用。
備忘錄:如果想做得更濃稠些,可以放入炒過的培根,再將牛奶換成鮮奶油即可。

香蕉汁
香蕉和牛奶中所含的色胺酸(tryptophan)屬於胺基酸的一種,它是形成血清素(serotonin)的重要成分,而血清素能使人放鬆,助人入眠。因此「香蕉+牛奶」所組成的香蕉汁是最有效的天然睡眠處方。本處方採低溫飲用,因此容易降低體溫,若原本已經四肢清冷,推薦你試試下一道熱呼呼的萵苣湯。
材料(1次份)
香蕉:1根
牛奶:150cc
檸檬汁:1大匙
蜂蜜:適量

作法:
將香蕉切成適當大小,灑上檸檬汁,再和牛奶一起丟入果菜機中。
依個人喜好斟酌加入適量蜂蜜於中後即可飲用。
備忘錄:冷飲有時會刺激腸胃,所以冷天或四肢清冷時建議不要飲用本處方。此外,因為香蕉的含糖量頗高,血糖較高者請酌量飲用。
解除惱人的便秘
芹菜蘋果汁由於芹菜與蘋果都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於預防與改善便祕效果極佳。製作本處方時,建議不要將纖維質濾除,直接食用即可。芹菜的香味成分還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而且富含鈣與維生素,對於解除疲勞效果頗佳。這是一款能同時治療身心的好處方。
材料(1次份)
芹菜莖:1/2根
蘋果:1/2顆
水:150cc
作法:先去掉芹菜的硬纖維,然後切成大塊。將蘋果削皮、去核、切塊,在尚未變色之前和芹菜及150cc的水一起倒入果菜機中打碎。
如果想攝取較多纖維,可以直接飲用。若覺得纖維太多,難以入口,可用廚房紙巾或乾淨布袋將過濾成擰汁,再行飲用。
備忘錄:生冷的芹菜會降低體溫,四肢清冷者勿過量飲用。


▶ 從美國人反對健保制度來看:我們身為公民該有的責任

撰文者鍾子偉(Joey)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6733&pnumber=1

上個月,我去香港參加了研究所同學的婚禮。因為新娘是我同學,所以有一些比較熟的研究所同學也從世界各地飛過來參加。對許多同學和我來說,在畢業之後,我們分散到世界不同角落,有些被派往海外工作,有些回到自己母國,每隔幾年才有機會看看這些老朋友。

來自亞洲或是現在在亞洲工作的同學會比較容易偶爾遇到,但是從美國或歐洲飛過來的同學則從畢業後就再也沒見過了。

這次就是這樣的情況。婚禮在一個週六晚上舉辦,晚宴和活動結束後,我們最後對新人獻上祝福,並準備道別,有兩個比較要好的同學跟我去大廳再聚聚,聊聊過去4年彼此發生了什麼事。很巧的是,其中一個同學是美國人,而另外一個則是義大利人。雖然我們還是會透過email保持聯繫,但這是離開學校之後,我第一次同時遇見他們兩個。

在閒聊了一個小時,交換彼此故事和其他同學近況後,我那個總是很快樂有趣的義大利朋友,開玩笑地跟另外一位朋友說:

「我真的搞不懂你們美國人。我畢業後第一次回到美國剛好是歐巴馬簽署『歐巴馬健保法案』那週,基本上就是美國版的全民健保,提供給窮人或失業家庭便宜的醫療資源。當我在美國時,許多報紙都反對它,與我聊過的許多美國人都反對它,有些州甚至試圖要拒絕執行。我還看到抗議和公民試著要投票廢除它。從歐洲的角度來看,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我不了解美國;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公民會投票反對他們自己利益的國家吧。政府說:我們想要提供幾乎是免費的健康保險,而你們卻丟回來說你們不想要?為什麼?多數歐洲國家都有某種形式的免費醫療保障。」

我的美國朋友回答:

「是,這是一個高度爭議性的法案,被許多財政保守派和多數共和黨人反對,他們堅信政府天生就是沒有效率而緩慢,所以理想的政府應該是小政府,只有必要的時候才需要存在。當私部門能夠更有效率做事時,他們不應該干涉市場,而在全世界多數國家也都是這樣;既然政府部門都是在用納稅人的錢,比較沒有競爭者,也比較沒有動機更快、更好,那麼任何不必要的龐大政府都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浪費那些可以去投入學校、教育或是基礎建設的錢。在許多方面來說,美國人是被這樣教育大的:這是個充滿機會的土地,盡可能的對所有人公平,但是沒有免費的午餐。每個人都該努力工作,那或許你就會有機會成功,但如果你不努力工作或是沒有工作的話,為什麼其他人應該要貢獻你免費的福利?那麼你就會較沒有動力再努力嘗試了。許多人在美國反對全民健保,因為他們不認為醫療資源應該是那麼便宜且容易取得,讓那些即便是沒有貢獻的人也享受。他們認為這是讓美國變得更加社會主義的第一步,然後會導致更多浪費、更大的政府,然後就是滾雪球效應。」

義大利的朋友說:

「是,但你不覺得這有點極端嗎?很悲哀的是,美國,這個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醫療技術和服務的國家,同時也是已開發國家中少數幾個人口中有很大部分負擔不起醫療保險的國家。在義大利,我們提供大眾和失業者那麼多福利和社會安全網,你永遠不需要真的擔心你或你家人的健康安全。」

我的美國朋友立即回覆:

「是,那義大利和多數社會主義歐洲國家現在如何?多數都在破產邊緣,而且要花下個世代一輩子的時間來償還所有上一代享有的不知節制和福利。上次我去義大利,在早上街上,我很震驚地看到街上排著長長人龍,他們是失業的人,正在排隊等著去領失業補助或退休金,而多數都不過是50歲左右,全都等著拿救濟金,然後去海邊,吃午餐,休息。像這樣的一個體系,許多東西都提供地好好的,導致許多浪費,對於真正工作或是良好醫療資源真實價格沒有感恩,這樣怎麼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這樣怎麼有可能激發有創意的好點子,管理重要資源,以及在只有最好的產品和努力工作的人才能夠成功的市場上有更好的表現?」

他停頓了一下,清了清嗓子,說了他的觀點:

「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有許多美國人支持這個健保法案,也很多人反對。對外國人來說,許多人都很訝異且無法理解,因為在他們的思維中,無法相信公民會投票說不要免費福利、會抗議並故意投票反對他們自己的福利。然後他們會認為這個美國思維有時候是不必要的殘酷、嚴厲和不人道。但這樣想想:

有時候,在一個現代民主國家中,公民的水準和跟他們政府的關係,不只是由國家能提供它的人民多好的服務和福利來決定,同時也要看,是否它的人民夠理性且成熟地故意對他們自身福利說不,如果,他們認為長期而言,這對國家而言是錯誤的方向。」

柴契爾夫人有一句話非常有名:
「社會主義的問題是,遲早有一天,你會花光別人的錢。」
("The problem with socialism is that eventually you run out of other people's money [to spend].")

今天這篇文章的重點不是要深入比較美國、義大利或台灣的不同政黨、意識型態或是制度。

重點是,當我們在討論台灣現在的財政預算、不斷上升的政府成本,不負責任的政府官員為了贏得某些族群的選票而亂開支票;在台灣無法永續下去的健保制度,讓許多民眾濫用醫療資源,粗魯對待甚至攻擊醫護人員,對於未來世代造成的負擔時;那個夜晚,從飯店大廳裡我兩個好朋友的對話中,提醒了我們,什麼是成熟的需求,以及我們身為公民該有的責任。不只是從我們政府那要求最好的服務和福利,還有該知道即便我們是能從中獲利最多的人,但如果我們認為方向走錯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站起來反對我們自身的福利。